7月23日,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人文传媒学院“星火成炬,丹心筑梦”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利用这个暑假,走进东台市西溪古镇,开展社会实践。为充分了解西溪自然与现代化融合情况,实践成员对话市民,开展调研,并建言献策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实施,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,旅游发展形成新格局,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环境优美、历史悠久的东台西溪,洗涤心中的浮躁,感受乡村野趣、田园牧歌。
东台西溪重点挖掘乡村文化、民俗风情等旅游资源,大力发展“旅游+农业”,用好优美的生态环境造福百姓,用传统的东台老味道诠释一段乡愁,吸引企业和商家入驻西溪,让居民在家门口找到工作,享受幸福小康生活和“绿色生态” 诗意栖居生活。
生态,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。位于东台城西郊,古运盐河畔的古镇西溪,怀抱太平洋西岸大片滩涂湿地,为两淮海盐文化的兴盛地,被誉为“天下海盐仓”。串场河曾串起13个场,沿岸撒落着大大小小的盐场,宛如一条绸带,哺育了一方百姓,承载了独特的城市记忆。
近年来,东台西溪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加快推进串场河整治工作,让“母亲河”焕发新的光彩活力。广大百姓主动积极参与串场河整治这项民生工程建设,穿着救生衣,撑着小船,沿河清理垃圾,净化水质,共同打理生态宜居美好家园。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的宝贵财富。在整治串场河环境的同时,东台西溪依托景区发展,以农村垃圾、污水治理等为主攻方向,持续推进“整洁美丽、和谐宜居”新农村建设。景区5个村居的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,宜居舒适的生活环境推动西溪“景、产、人、文”融合发展,让村民感受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果。
晏溪河两岸的古民居,再现了千年犁木街的繁华景象,行走在犁木街头,老街道、老水系、盐仓监、八字桥、城隍庙、古民居、小画舫等文化景观一一呈现,游客可以乘坐画舫,来一场水上婚礼,亦可以看古桥流水,感受犁木街海盐文化、农耕文化、市井文化、民俗文化的魅力。草市街上,100多种特色小吃汇聚于此,除了黄桂柿子饼、西安卤汁凉粉、羊肉烩面、玉带糕等名小吃,还不乏东台鱼汤面、上海生煎、无锡小笼包、道口烧鸡、盱眙龙虾等非遗美食。在东台鱼汤面馆,来一碗热气腾腾的鱼汤面,看茶艺表演,听古筝声声,视觉、味觉、听觉的盛宴打动人心。以农促旅,以旅兴农,结合“强村富民”三年行动计划,东台西溪积极推动景区土地流转,充分挖掘旅游资源,加强村居联动,大力发展“旅游+农业”,壮大村居集体经济、特色产业,助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。
通过采访东台市民,团队了解到西溪还在大力发展“旅游+影视”,推出《天仙缘》实景演出、影视剧拍摄,为村民提供临时演员、后勤服务等就业岗位;精心打造集传统民俗展示、美丽田园游憩民宿休闲体验、花海漫游乐享于一体的精品民宿项目;烟火气浓郁的草市街,吸引近百家非遗项目入驻,为村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;培养村民种花、养花,规划建设千亩花海项目,发展采摘、垂钓等休闲观光农业,实现农旅融合。
此外,西溪坚持在守正创新文化自信上示范引领聚焦传承创新,提升品牌美誉,以弘扬三相文化、海盐文化、非遗文化等传统文化为主线,构建文化产业发展新集群,运用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,提升西溪的知名度和美誉度。延续传统文脉,创塑文化品牌。开放晏溪书院,布展三相阁艺术馆。发扬范公品质,作为范仲淹研究会理事单位,开展多层级范公文化交流和研学活动。常年开办西溪讲堂,邀请著名文化学者开讲,运营晏溪书院。提升《天仙缘》《寻仙缘》《范仲淹》等演艺内容,常态化开设系列讲座,叫响“大爱西溪”文化品牌。策划主题活动,营造浓厚文化氛围。通过举办中华天仙缘文化节、七夕东方情人节等节庆品牌活动,承办国内知名文化艺术节等方式,搭建文化旅游交流平台,发展短视频直播产业,提升景区知名度。
以数字产业赋能产业生态,激发充满活力的发展新动能。以省级影视基地为载体,建设集数字非遗、数字培训、数字文化、数字创意、数字影视、数字展示为一体的综合文创产业园,大力发展文旅电商产业。制定产业孵化政策,配套建设人才公寓,搭配轻旅商业布局,推动产业人才集聚培育。设立文化产业基金,支持入园企业健康发展,为景区提供优质文旅项目储备。坚持以开放思维,探索完善以企业为主体、以市场为导向、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工作体系,为品牌发展提供更强大的创新活力。加强与优质品牌公司的对接,在商业、康旅、文化等体验上开展深度合作,持续输出“大爱西溪”文化品牌,努力将西溪打造成华东地区知名旅游目的地。
同时,希望通过这次调研,加强对西溪的宣传,让其更广泛地走入大众视野,促进生态与现代化的融合。
图为实践队员参观古镇。谢静怡摄
图为实践队谢静怡采访市民。 臧冉摄